电商直播培训课程总结

由:admin 发布于:2024-02-04 分类:经典录像 阅读:109 评论:0

  课程特色:

  共同研修网络营销之道;

  重点帮助企业家掌握网络营销之技巧;

  结合网络营销典型案例分析,突出实用和实战。

  项目背景:

  我们早已经跨入网络营销时代。2013年,移动互联和网络营销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电子商务飞速发展,微信营销日新月异、微博营销转型升级、手机QQ营销异军突起、搜索营销如日中天,软文营销,APP呈现爆炸式增长,网络整合营销方兴未艾,O2O互动营销引人瞩目。面临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很多人甚至来不及学习就仓促应战。时代大潮中,不进则退,不学则亡。该如何充分、系统利用他们实现品牌传播和市场营销?移动互联时代,必须学习。为了帮助企业家和商业精英系统学习这些最新的知识,我们组织此高端、前沿、系统、实战的网络营销专题班。

  课程收获:

  转变观念,开阔视野;夯实理论,提升技能;

  网络时代,虚实优化;汇聚人脉,尽享商机;【增值部分】

  1.优惠享受网络营销咨询和辅导等增值服务。

  2.优惠参加我院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组织的电子商务创业沙龙活动。

  3.优惠参加我院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组织的“电子商务高峰论坛”。

  招生对象:企业董事长、总裁、总监、高级经理

  学习安排:

  共3天2晚课程,集中1次授课(45分钟为1学时,白天8学时,晚上4学时,共32学时)。

  授课地点:清华大学。

  上课时间:2013年12月6-8日

  学习费用:

  3600元(含听课费、讲座、教材、讲义、证书等费用)。食宿、交通费用自理。

  【证书】

  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合格者,由清华大学教育培训管理处统一颁发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电子商务总裁研修班(网络营销专题)”结业证书,加盖“清华大学教育培训证书专用章”钢印,证书号可登录清华大学教育培训与认证网站查询。

  清华大学教育培训与认证网址:thtm.tsinghua.edu.cn

  清华大学教育培训咨询与投诉热线:400-818-0909

  【汇款方式】

  名称:清华大学(909)

  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海淀西区支行

  账号:0200004509089131550

  联系方式:

  张老师:13021183999微信号:13021183999

  主办单位管理部门联系电话:010-57276123刘老师

  1.电子商务专家将电子商务划分为广义和狭义的电子商务。广义的电子商务定义为,使用各种电子工具从事商务活动。这些工具包括从初级的电报、电话、广播、电视、传真到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到nii(国家信息基础结构-信息高速公路)、gii(全球信息基础结构)和internet等现代系统。而商务活动是从泛商品(实物与非实物,商品与非商品化的生产要素等等)的需求活动到泛商品的合理、合法的消费除去典型的生产过程后的所有活动。狭义电子商务定义为,主要利用internet从事商务活动。电子商务是在技术、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里,掌握信息技术和商务规则的人,系统化地运用电子工具,高效率、低成本地从事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各种活动的总称(《电子商务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p13))。电子商务是各种通过电子方式而不是面对面方式完成的交易。电子商务是信息技术的高级应用,用来增强贸易伙伴之间的商业关系。电子商务是一种以信息为基础的商业构想的实现,用来提高贸易过程中的效率。电子商务包括两个最基本的要素:电子技术和商务活动。

  2.远程教育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育组织之间主要采取多种媒体方式进行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的教育形式,是将课程传送给校园外的一处或多处学生的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则是指通过音频、视频(直播或录像),以及包括实时和非实时在内的计算机技术把课程传送到校园外的教育。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因特网(internet)的迅猛发展,使远程教育的手段有了质的飞跃,成为高新技术条件下的远程教育。现代远程教育是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为主,兼容面授、函授和自学等传统教学形式,多种媒体优化组合的教育方式。现代远程教育可以有效地发挥远程教育的特点,是一种相对于面授教育、师生分离、非面对面组织的教学活动,它是一种跨学校、跨地区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它的特点是:学生与教师分离;采用特定的传输系统和传播媒体进行教学;信息的传输方式多种多样;学习的场所和形式灵活多变。与面授教育相比,远距离教育的优势在于它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扩大教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降低教学的成本。

  从定义上来看,现代远程教育和电子商务都需要借助it技术,只是他们的活动目的和范围不同。远程教育可以通过电子商务的许多技术得以发展。

  二、电子商务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

  远程教育的实质和核心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和学习方法,它主要借助网络、数据库、知识发现等技术来实现,而这些也正是电子商务的核心技术。现代远程教育oll(online learning)是从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cai)演变而来。cai直接利用计算机提供教育服务。网络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便捷的多个访问点,将cai应用系统安装后,可以从多个网络入口对教育服务网站进行访问。网络的发展也使分布式存储结构和检索机制得以实现。后来,cai系统将管理特征囊括进来,管理特性的引入使管理员可以从中央控制课程软件,如登录、报告、认证等。这种演进的cai被称为cbt(computer-based training),即基于计算机的培训。当这些内容通过网络传送时,就称之为wbt,即基于网络的培训(web-based training)。现在,我们将这些基于技术的培训系统的集成称之为网上培训。

  网络入口可以定义为为个人、团体或者公司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网站,oll入口是这个概念的延伸。oll为学生和接受培训的人提供单个虚拟的网络入口,从而帮助这些人能够利用基于技术的学习和培训工具完成网上教育和培训过程,而这些工具将由内容供应商提供。这些提供者为了传送文本内容、多媒体内容,交互式环境和补习措施而开发了这些工具,其中一些还可以在培训结束时颁发数字证书。这样的入口为用户和内容供应商提供了以下几个好处:私有虚拟空间可以使学生或者其他接受培训的用户在各自的时间内以各自不同的进度完成学习和培训;交互式多媒体设备以及应用的出现,如视听装置、卡通以及问题的对等回答等,实现了用户学习和知识强化的同步;对内容提供者而言,入口服务消除了创建、维护与更新网站以及可能出现的软、硬件问题。从这个角度上看,oll入口模型可以看成是电子商务的具体应用,学习或者培训的资料可以看成是由内容供应商提供给公司或者个人等消费者的原始产品。而入口为这些用户——内容提供者和受教育、受培训的人提供了服务,服务的范围从提供私人虚拟空间、登录设备到课程材料的追踪和报告以及证书等。

  网上课程就如电子商务产品——cd、一本书或水果一样在网络中有序地排列,整个交易过程则是通过安全包完成的,支付的方式主要采用信用卡。然而,网上课程与传统的电子商务交易的不同之处在于产品的传送,而且对课程材料的编辑、追索和报告也是有时间限制的。

  如上所述,oll入口可以看成电子商务的入口,而且两者的研究环境是相同的。

  三、远程教育中的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营造了一个网络环境,能够为远程教育提供方便,表现为:1.新一代的数字图书馆将创造新的业务机会一边经济地利用大量的数字化信息。对数字图书馆来说就是要承担为顾客制作知识包的业务,以便根据不同的教育目的和特殊需要将图书馆里的内容加入知识信息包中。2.电子出版社也可以开发知识包,可以根据协议通过数字图书馆出售,或是用他们自己的方式直接进入市场。3.专门的知识和信息中介公司可以创建他们自己的知识超市,帮助用户机构或个人根据其教学需求定位、评价和选择得到的知识包,或根据特殊的专业设计面向用户的知识包。可以创立独立的学位颁发机构为传播远程教育计划服务,以便提供更好的名称标识,增加有活力的未来教育市场的透明度。4.商业的职业介绍所也可以以网络为基础,帮助那些毕业于远程教育并获得学位的人寻找工作。可见,远程教育本身或与之相关的活动中包含了许多电子商务。

  参考文献:

  [1]李琪廖咸真魏修建:电子商务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

  关键词:高职院校;综合实训

  为满足现代劳动力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很多高职院校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纷纷通过模拟生产第一线的具体情境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训。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在新制定的2006级教学计划中,再次强调了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同时,为确保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各专业从第三学期开始要求开设学期综合实训课程。

  学期综合实训课程概述

  开设学期综合实训课程,涉及两个相关的概念,即综合实训与综合实训课程。

  综合实训是针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进行的一种训练,涉及的知识面广,着眼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与基本技能。通过训练,可使学生掌握生产一线的相关知识和方法,有利于缩短学生在生产第一线的适应期。

  综合实训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课程设置以学生所学的专业主干课程知识为基础,模拟生产一线出现的问题,使用工业生产设备为主要手段解决问题。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所学课程的知识,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有一个质的飞跃。

  学期综合实训课程是我院在新制定的2006级教学计划中要求各专业增设的课程。从学生入校后的第三学期开始,每一学期都必须开设,每一学期的课程内容不定,都是围绕学生上一学期学过的专业主干课程知识,模拟生产一线的具体情境设计课题,然后集中安排一段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应用生产工具亲自动手完成。作为一门课程,为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及实训效果,指导教师将对学生进行考核,并给以相应的学分。

  开设学期综合实训课程的必要性

  开设学期综合实训课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落实现代劳动力市场对人才要求的需要在现代化劳动生产条件下,学生既是高职院校培养的对象,又是未来产业部门和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者,是促进生产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与劳动力市场之间会形成一个循环的流动体:高职院校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谋职,劳动力市场根据供求关系实现人力资源在社会生产和服务各行各业中的合理配置。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与需求产生包括价格信息在内的市场信号,求职者及其家庭接受到市场信号后产生相应的期望收益,并受到市场调节机制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必须依据这些信号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化。随着工业技术的日益发展,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需要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更需要具备良好的基本工作技能、能很快满足生产第一线需要的技术人才。基于这种情况,以往的那种重理论、轻技术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将受到很大的冲击,学生在校学习不能脱离实际,必须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因此,高职院校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开设以实际应用生产设备为主要手段,以生产第一线出现的问题为内容,综合多门课程的知识,以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为目的的综合实训课程是很有必要的。

  开设学期综合实训课程是学院谋求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的性质决定了学院必须注重实践教学,高职院校的职教属性意味着其所培养的人才是直接走向工作岗位的,其培养目标应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教育部在《关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职教育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可见,实现教学与就业的“零距离”接轨,既是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的期望,也是各高职院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要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唯一的途径就是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因此,高职院校为谋发展,必须狠抓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人才培养的现状要求高职院校必须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由于我院成立的时间较短,受传统高校培养模式的影响,在培养目标定位上明显存在着重基础、轻专业,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在课程设置方面,我院各专业的专业课都是独立设置、自成体系的,且理论课时较多,实践课时较少,同时本科化现象明显,一些理论课程的开设是多余的。在实践教学方面,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单一课程的实践课时实现,受授课教师知识结构的影响,部分课程的实践环节根本无法实现,而且即使每一课程的实践教学都能保证如期开展,由于受单一课程训练知识面的局限,也不利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改变这种状况,我院从职业分析入手,按岗位(群)要求的职业能力确定课程设置,紧紧抓住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强调以应用为主线,以能力为中心,打破传统课程原有的学科体系,根据“必需、够用”的原则对相关知识进行重新组合,实现整体优化。课程综合优化后,要打破常规的理论教学模式,注意专业知识的相互融合,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开设学期综合实训课程的可行性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学期综合实训课程有着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教学实验设备齐全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我国培养传媒类人才的三大主要基地之一,是我国第一所“前台后院”模式的公立传媒学府,号称“广电湘军摇篮”,受到各级党政机关的大力支持。在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广播电视局和湖南广播影视集团的大力资助下,学院各方面的教学设施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近年来,学院投入大量资金用来筹建和添置实训室仪器设备,目前拥有的仪器设备总价值达3080万元,建有软件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动画技术、游戏程序设计、游戏测试技术、数字影视技术等装备先进的专业实验室及实训场所,这些精良的教学实验设备基本能满足各专业实验实训课程开设的需要,同时为学院开设学期综合实训课程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2009雪碧飞扬新声绝对唱响》从7月1日起开始于每晚22:30上星播出,将两个月赛程缩减为4天快速结束了全国总决赛,总体速度之快创下选秀节目的记录。决赛不诞生三甲,整个过程完全由评委决定生死,决出的10强选手参加接下来的“综艺节目”《名师高徒》――《名师高徒》并不算选秀类节目,因此不受播出时段限制,可以在晚间黄金档播出。

  对于缩减比赛场次的原因,江苏卫视副总监王培杰表示,国家广电总局相关负责人今年5月便询问江苏卫视的《绝对唱响》将如何进行,出于各方考虑,江苏卫视决定将《绝对唱响》赛程缩短,“我们做了四场――三场晋级赛,一场总决赛。我们与湖南不同,他们可以在22:00播出,但我们每天22:30有一个省新闻必须要播,所以我们无法强行推动这个事情,而在晚上23:00播选秀节目对我们来说完全没有意义。”

  《绝对唱响》的一系列海选活动均由冠名商雪碧负责,海选遍布29个城市(北京、南京、成都、青岛、苏州、大连、深圳、重庆、广州、福州等),每个城市的海选投入金额约为100万元左右。海选期间,报名人数约为22万人――其中通过盛大网络报名的140万选手不计其中。

  据悉,雪碧对江苏卫视频道的投入为4000万元左右,对《绝对唱响》的投资约为2000多万元。“另外,雪碧在29个城市做海选活动,对当地给予我们播出支持的电视台都要投入50万左右的资金,另外还要在各高校宣传等等……所以在这次选秀节目中,雪碧至少投入了3000万元。”王培杰表示,步步高曾有意愿冠名《绝对唱响》,但由于雪碧与江苏卫视签约之初便签订了“享有优先签约权”的相关条文,最终步步高在这场冠名角逐中被“PK”掉了,只向这场选秀投了700-800万元的广告费。除此之外,联合利华、和路雪等广告商也曾表示希望得到《绝对唱响》的冠名权。

  从7月11日晚开始,《绝对唱响》的十强选手参加《名师高徒》的角逐。综艺节目《名师高徒》由三个阶段组成:“金牌学院”培训、亚洲选秀PK赛、现场招聘。

  第一阶段“金牌学院”培训,众多明星将为选手上课。其中表演课老师由台湾艺人明道和郭品超担任;音乐改编课由黄舒骏和黄国伦担纲;舞蹈课由萧亚轩、5566坐镇;袁惟仁、莫凡这对老牌组合也要授课;包小柏将和王心凌一道指点选手如何包装自己。

  据悉,在培训的6堂课结束后,十强选手将接受“主考官”张惠妹组织的大考。“这已经和以前的选秀有点不一样了。”王培杰表示,第一阶段的培训只是将唱片公司在线下作的部分进行“线上呈现”。“从培养选手的价值来讲,这个阶段可以观察选手究竟适合不适合当艺人,合作方金牌大风对这个环节的设置很满意。”

  第一阶段“大考”过后,将留下5名选手进入第二阶段。江苏卫视为此提出了“亚洲杯”概念,即分别设立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台湾、内地五场挑战赛,邀请各地艺人与选手同台,由五地五位知名音乐人担任评委,共同争夺荣誉之杯。

  谈到“唱响”与“快女”的比较,王培杰表示,“我们跟湖南不同,我们不是给自己选艺人,‘唱响’只是一个平台――我认为选秀本来就是一个平台。”

  王培杰将《名师高徒》最后一个环节称为“招聘会”。在这场“招聘会”上,各大演艺、唱片公司都可以来“选人”,合作方金牌大风具有优先选择权。王培杰表示,这场“招聘”共有5期,其中有几大“卖点”:选手将角逐“周杰伦为谁写歌”的名额;“海岩三部曲”(江苏卫视即将投拍)主题歌的演唱也是选手“应聘”的目标之一……五场招聘结束,选手们都将获得自己的“就业机会”。

  王培杰表示,由于多年不做综艺节目,江苏卫视不善于宣传炒作。但节目的品质并不差。江苏卫视这个平台的收视人群本来是以中年人为主的,而现在做的选秀节目是比较年轻化的,所以关注度还很欠缺。”王培杰同时表示,2009年“唱响”的重点不在于一时的收视率,而是希望能真正培养一两个在音乐界有能力、有实力的人,从而提高平台关注度。“否则选秀办了半天培养不出人,大家关注度就会降低。”

  ――北京大学与微软亚洲研究院探索精品课程共建新模式

  2.创新继教形式培训企业高管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与新兴铸管集团合作培养企业高管

  3.精诚合作 互惠双赢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办学实践

  4.巨人肩头站 手可摘星辰

  ――高校与IBM合作培养面向实践的高素质IT人才

  5.名校名企傲视同群

  ――华东理工大学与西门子公司开展多领域、高效率合作

  6.多种模式实践合作促进双赢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宁波海天集团全方位校企合作育人实践

  7.强强联手 各尽所长

  ――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汽车工业集团的人才合作培养战略

  8.产学互动校企双赢

  ――电子科技大学与德州仪器公司开展DSP技术研究与教学

  9.因“需”施教培养创新人才

  ――重庆大学与长安汽车有限公司合作培养工程硕士

  10.省略

  2006中国高校与大型企业合作

  人才培养十大案例之一

  合作铸精品 联手塑英才

  ――北京大学与微软亚洲研究院探索精品课程共建新模式

  北京大学与微软公司的合作始于2000年,当时,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我国提出了把北京大学等若干国内优秀大学办成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教育部为达到这一目标,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决定在全国高等学校中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为了响应教育部“精品课程建设”精神,支持高等学校计算机课程建设,教育部与微软亚洲研究院合作实施“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促进企业的核心技术与高校相应课程建设紧密结合,探索校企共建精品课程的新模式,这一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拥有雄厚的教学师资力量,特别是在操作系统等传统基础学科的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微软亚洲研究院是微软公司在亚太地区建立的基础研究机构,在致力于世界一流计算机研究的同时,还通过和微软总部核心产品部门的密切联系,帮助中国高校在课程、特别是与微软技术相关的计算机核心基础课程方面的建设。双方的合作,不仅有利于企业的核心技术与高校相应课程建设紧密结合,也有利于高等学校提高教学水平,培养更多的符合市场需要的优秀人才。通过双方的合作,总结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

  合作编写精品教材

  为解决主流操作系统Windows有关的大量技术问题,教材与实际发生了严重的脱节问题,2000年,微软公司参加主办的首届高等院校计算机系系主任座谈会上,提出希望能有一本更多讲解Windows操作系统原理的教材。同年10月在第六届全国操作系统课程教学研讨会上,许多教师也提出希望更多地了解Windows内核原理,以供教学需要。基于此,校企双方决定共同组织一个“Windows操作系统原理”教材的写作班子。目前一套围绕Windows操作系统的操作系统教学平台已经基本建立,包括了三本教材(《Windows操作系统原理》、《Windows内核实验教程》、《系统分析及实验教程》), 一套教学课件(《Windows操作系统原理》课件),上述教材已经多次印刷,累计出版了55900册,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经有数十所高等学校采用这些教材作为教学参考用书。

  培训高校授课教师

  在成功推出围绕Windows操作系统的精品课程基础上,研究院通过各种渠道,包括“2005年全国操作系统授课教师庐山培训班”,“全国第八届操作系统课程教学研讨会”,以及“2006年微软亚洲峰会”等活动组织培训全国各高等学校的授课教师。该建设项目总的特点是在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尽快接近和达到国际一流大学同类课程;在保持内容相对稳定基础上,加大反映当代操作系统发展和动向内容;既注重经典操作系统理论讲授,也重视分析主流操作系统Windows中的具体技术实现;结合实习课程,使学生打下良好理论基础并具备从事操作系统设计的能力。

  校企共建精品课程

  “校企共建精品课程”是一个促进大型企业与高校之间了解与交流的好模式,可以促进企业的核心技术与高校相应课程建设紧密结合,有利于高等学校提高教学水平,培养更多的符合市场需要的优秀人才。

  目前,该合作项目已经被教育部批准为“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之一。研究院将继续努力,使合作项目成为优秀的“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之一,并且在此基础上,争取尽早使该课程成为国家精品课程。并通过教育部精品课程网站把该精品课程资源推广到更多的高校中去。同时,微软公司已经决定向国内的高等学校开放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源代码,这一举措将有力地推动微软公司和国内各高等学校的合作,加快微软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研究院将在总结以往合作经验的基础上,和全国各高等学校一起,建设微软源代码共享、实验平台,为不断提高高校的教学水平,培养大批的优秀软件人才共同努力。

  2006中国高校与大型企业合作

  人才培养十大案例之二

  创新继教形式 培训企业高管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与新兴铸管集团合作培养企业高管

  新兴铸管集团有限公司是国资委直接管理的189家中央企业之一,是集资本经营和生产经营于一体的大型国有独资公司。集团一直以“科技兴企、科技强国”为使命,全面致力于企业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能力的锻造。为求得更快发展,集团公司决定培养储备一大批视野开阔和思路开拓,具有创新理念和创新精神,具备先进经营能力、管理水平和良好执行力的中高级企业精英,以大力提高集团公司的创新能力,适应集团公司“十一五”及长远改革发展的战略需要。清华大学是历史悠久、世界著名的高等学府,云集了国内外各领域、学科的著名专家学者。在一个多世纪的历程中,清华大学已为社会输送了数十万名各类高级人才,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中华民族的振兴做出了卓越贡献。正是创建“学习型组织”、打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共同愿望使名企与名校强强联手:2006年元月20日,双方在清华举行了隆重的签字仪式,并将项目定名为“新兴铸管集团公司现代企业管理高级研修班”。通过合作,双方找到了适合发展的契合点。

  互利合作各取所需

  清华大学为了落实科技强国、服务社会的使命,在全球化新形势下帮助企业构建学习型组织。新兴铸管集团希望在整个企业创建全员终身学习的环境,建成可以不断推动企业持续创新的自主学习型企业。他们在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构建学习型组织的过程中急需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这样的支持,整合国内外一流的教育资源及时为企业高层管理人才培养提供高水平的个性化专业服务,协助企业创建学习型企业,打造优良的基因,进而从根本上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培养计划量身定制

  企业对于培训的需求多种多样,学院打破传统课程框架和教学模式,依据企业的特性、围绕企业实践和培训需求量身定制,兼顾组织收益和个人成长而“量身定制”专门计划。为达到预期合作效果,经双方多次研究和探讨最后商定,双方的人才培养合作计划经过逐步细化和优化,最终确定以更具针对性、更有实战性的 “厂长书记高级研修班,经营副厂长高级研修班,生产副厂长高级研修班,副厂级领导高级研修班,中青年后备干部高级研修班”等培训项目为依托来展开。学习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学习的目的。清华继续教育学院为新兴铸管集团定制课程以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为主要培训对象,注重管理知识与实际工作经验的结合,课程方案充分考虑企业的培训需求,结合企业所处的行业特征、竞争环境、文化特质、人员特性和发展状况等因素,采用课堂讲授、案例讨论、问题研讨、经验分享和分组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鼓励学员贡献和分享管理经验,促成企业内部的沟通、合作与信息共享。授课教师不仅洞悉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具备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教学经验,而且对企业管理有较深入的研究,是资深的企业管理咨询顾问。这样依据企业的特性需求灵活设置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均得到了参与培训学员的高度肯定和一致赞誉。

  课程设置注重实战

  通过到清华学习,不但使企业广大参训领导干部亲身感受到了清华悠久的历史传统、浓厚的人文氛围和博大深厚的文化魅力,比较系统地了解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经营企业的基本规律和管理企业的基本方法,学到了世界最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和文化,大大地丰富了理论和知识,而且开阔了视野、开拓了思路,培养了创新的理念和思维,启发了思考、启迪了创新,在学习的总结、讨论以及同专家的交流探讨中能够学以致用,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

  清华继续教育学院与新兴铸管集团的远程教育合作不但使学院找到了自己的服务市场,找到了其教育服务社会价值的支点,而且使企业找到了培训、储备人才和提升品质值得信赖的资源,也为新兴铸管培育了企业持续创新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中还可以带动整个行业和国家经济的全面发展。

  2006中国高校与大型企业合作

  人才培养十大案例之三

  精诚合作 互惠双赢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办学实践

  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多元投资的商业化运营航空公司,2002年10月在上海证交所正式上市。几年来,上航在国内地方航空公司的经营业绩排名中名列前茅。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是一所以工程技术为主,管理、艺术等多学科互相渗透,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校;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办学的尝试,合作构建起上海航空运输学院,其建构模式与成功实践获得了有关专家的一致好评。

  上海航空运输学院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依托“朝阳产业”――民航运输业与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构建起的二级学院,企业向学校直接注入资金300多万。运作十余年来,学院在办学机制、专业特色、实践创新、学生就业等方面不断探索与创新。截至2005年已有10届1000余名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7.4%,学生总体质量符合民航运输业发展的要求,已有很多成长为民航运输企业的骨干。在双方的合作上有以下特色值得借鉴。

  首先,体现在办学机制上:领导挂帅,院务委员会制度卓有成效。航空运输学院院长由学校委派,副院长则由校企双方各委派一人担任,学院的日常工作由这套班子主持。学院还设立了院务委员会,院务委员会由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和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任主任委员,校企主要职能部门领导任委员,每年召开一次院务委员会会议,就学院办学方向、发展规划、管理制度、专业设置、招生工作、培养模式、学生就业等重大事项做出决策。由于紧贴市场,学院发展方向明确;由于领导支持,各项决策可保落到实处。

  其二,在办学理念上: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益双赢。企业每年向学院注入一定资金,支持学院学科发展。公司建立“上航奖教金”和“上航奖学金”制度,激励教学、管理、科研和学习等方面表现优秀的师生员工,企业领导对学院的教学非常关心,亲自推荐上航的英语翻译来学院担任英语口语教学,多次担任“航空经营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并参加学生论文答辩,使学生的毕业论文更具“实战”特点。

  其三,在专业特色上:知己知彼、扬长避短、错位竞争、审时度势。航空运输学院在专业设置、培养计划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更加注重市场调研,做到知己知彼,扬长避短,以市场为导向,审时度势,你无我有,错位竞争,使目前6个专业保持了鲜明的特点和市场竞争力,实现了专业设置与市场的零距离接触。专业设置与上海其他高校相近专业形成了错位发展、多层次为民航运输发展做贡献的态势。

  其四,在学生就业上:实行订单式培养。市场是瞬息万变的,适时、准确的专业调整会给大学生就业带来新的机遇。由于专业特色明显,并且依托产业办学,学生有很好的就业保障,空乘专业毕业生至今几乎全部被上航录用。历年来,学院学生的就业率在校内一直名列前茅,在上海市高校内亦处于领先水平,至2004年9月,已毕业804名学生中,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共录用345人,占总人数的43%,其他国内外涉航企业367人,占46%,一般企业68人,占8.5%,扣除出国和专升本人员,总体就业水平为97.4%。

  其五,在学科发展上: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十余年来,航空学院的学科发展稳步向前,师资、实验条件逐渐完善,自身造血功能日渐健全;教学、科研开始同步发展;教学手段建设全面提升和展开;学生参加市数学建模比赛等二课堂活动增多,开拓了视野,提升了能力。为求发展,校企双方进行了不懈努力:双方领导支持并促成了学院教师去上海航空公司相关部门的见习,并参加公司课题的研究,使教师在实践中有更多的锻炼机会。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定期为学院青年教师讲解飞机结构、系统和机务知识,指导青年教师熟悉飞机维护手册;学院派遣青年教师赴上航挂职锻炼;学院聘请航空院校退休的资深教授带教青年教师、编制教材和教学大纲、建设实验室。

  经过多年努力,航空运输学院已初步建成了与上航所提供实训条件互补的实验设施。如航空发动机实验室、飞机部件拆装实验室等,教师队伍逐渐扩大,知识与学历结构趋于合理,具有专业特色的教材也基本编制完成。实践证明,这种紧密的、优势互补型的校企合作模式富有很强的生命力,使企业与高校互惠互利,达到双赢。

  2006中国高校与大型企业合作

  人才培养十大案例之四

  巨人肩头站 手可摘星辰

  ――高校与IBM合作培养面向实践的高素质IT人才

  近年来,随着中国软件产业的迅猛发展,市场对软件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迫切的需求,中国软件企业在软件总体设计、项目管理和研发等方面的人才极度缺乏,建立复合型人才架构已经迫在眉睫。面对市场在软件人才数量和结构方面的双重需求,也源自IBM全球性的“天才孵化计划”――高校学生创新实践项目,是由IBM软件部、IBM中国研究院和大学合作部联合推出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IBM“青出于蓝”计划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于2002年4月被引入中国的。

  IBM“青出于蓝”计划(Extreme Blue)是一项汇集顶尖技术和商业人才、将极具挑战性的创新技术研究与市场相结合的学生实践项目。该项目为高校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更好的实践环境。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IBM以其雄厚的实力为学生们提供技术和商业方面的指导,并辅以一定的资金支持,在IBM中国研究院为学生们营造了一流的实践环境。IBM通过“青出于蓝计划”与中国各大高校的紧密合作,已培养出众多符合IT行业发展所需要的具有科技、商业综合型,适合现代企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通过参加IBM“青出于蓝”计划,学生们可以充分利用IBM丰富的全球资源,深入了解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科学的商业模式,获得技术与商业相结合的完整的项目体验和技术研究开发管理的经验,极大地提高其自身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此外,这一计划为各高校在国际舞台上展现自身实力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对与企业合作、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方面也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同时,高校通过了解和接触世界领先的研究方向和热点领域,也促进了自身科研水平的发展与提高。

  独具特色的“青出于蓝”计划

  IBM“青出于蓝”计划是通过学生报名、高校推荐、IBM面试的方式,由IBM和高校共同选拔出最优秀的信息技术专业和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参与由IBM精心设计的项目。IBM“青出于蓝”计划要求学生具备广泛全面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优秀的中英文沟通和表达能力、敏捷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勇于面对挑战和参与竞争,同时要有旺盛的工作精力和充沛的体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IBM为该计划组建了一支由资深专家、科研人员、高级经理组成的辅导团队,为学生们提供专业指导,分享经验,帮助他们在专业环境中继续学习,掌握将技术推向市场的全方位能力。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IBM还会为学生们组织内容丰富的技术讲座等活动,学生们也可以自行组织各种交流活动,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友谊和合作精神。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才培养模式

  IBM通过“青出于蓝计划”与中国各大高校的紧密合作,已培养出众多符合IT行业发展所需要的具有科技、商业综合型,适合现代企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他们目前大多在中国的各大现代化企业里为发展、推动IT产业奉献智慧、创造价值。也有部分学员最终加入了IBM的大家庭,站在IBM这位蓝色巨人的肩膀上。

  此外,这一计划还为各高校在国际舞台上展现自身实力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在校企合作、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方面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同时,高校通过了解和接触世界领先的研究方向和热点领域,也能为自身科研水平的发展和提高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未来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对高素质青年一代的培养,IBM深信“青出于蓝”计划将为中国开发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才培养成功模式,为中国本土高素质研发人才的培养提供一片沃土。

  2006中国高校与大型企业合作

  人才培养十大案例之五

  名校名企傲视同群

  ――华东理工大学与西门子公司开展多领域、高效率合作

  西门子是享誉世界的国际大型跨国集团,且全部业务集团都已进入中国,目前在中国的业务正迅速发展成为其全球业务的基石。西门子自动化与驱动集团(A&D)是全球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领先供应商,可在生产自动化、过程自动化、楼宇电气安装和电子装配系统领域提供多种创新、可靠、高效优质、系统的解决方案和服务。华东理工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多学科研究型大学,是全国6所首批建立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高校之一。从2002年开始,西门子自动化与驱动集团和华东理工大学进行了全方位、高起点、综合性的科技研发、人才培养合作发展模式。

  共建先进自动化技术联合示范实验中心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与华东理工大学共建先进自动化技术联合示范试验中心,该试验中心拥有高级过程控制系统6套装置,高级自动化实验系统6套装置和先进控制系统4套(总价值70万RMB,由西门子捐赠)。实验中心采用西门子最先进的控制技术,融合了西门子全集成自动化(TIA)理念,是西门子全集成自动化系统的缩影。在教育教学方面,科研开发、技术交流与培训方面和学生社会实践方面等方面进行合作。

  设立多项奖学金

  为了加强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自动化与驱动集团(A&D)与华东理工大学的战略合作, 双方特设立“西门子A&D奖学金” 和“A&D SIMATIC 奖学金”作为战略合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两项奖学金均由西门子独家提供资助,旨在奖励学校在学习上刻苦钻研、学习成绩优异且毕业后有志加入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自动化与驱动集团工作的本科生、研究生。

  建设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

  自2002年起,双方将上海西门子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SIAS)确定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习基地,主要用于学生实习实践活动、毕业课题(设计)和参与生产、研发项目。基地每年提供学校至少两次程度不同的集体实习机会,实习涉及参观SIAS相关部门、听取行业技术讲座等多个方面,以了解自动化与驱动行业领域的概况,特别是关于技术应用和产品应用的情况。在此基础上,SIAS通过系列程序选拔一定量学生,为其提供毕业课题(设计)的实践机会。在此环节中,和学校联合指导学生的毕业课题(设计),结合SIAS实际和专业现状,确定“真实”的设计课题或是将SIAS的相关项目的一部分作为课题,课题一般与实习学生的岗位工作相一致或是岗位工作的一部分;在课题进行过程,指导方式采取双导师制。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分工负责,共同指导。在此基础上,西门子(A&D)会选择在实习实践中的突出分子,加入集团工作。另外,西门子(A&D)还为学生提供了形式各样、内容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暑期实践活动、大型展览等,为学子开拓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加强技术信息交流与员工培训

  双方以讲座、研讨会等形式,进行不定期关于自动化与驱动领域的生产、市场、产品等方面的技术信息的双向交流与沟通。西门子(A&D)每年邀请学校的学者、知名教授和学生参加自动化与驱动领域的学术研讨会并介绍产品的应用案例;同时学校也会邀请西门子(A&D)的工程师、高级管理人员来校讲座,并不定期深入企业,与西门子(A&D)的工程师联系共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通过合作,双方共举办技术讲座、学术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十几次,内容涉及自动化与驱动技术、自动化(包括PLC,DCS,ESD等)产品、自动化全集成系统(PCS7过程控制系统、WinCC人机界面、基于PC的控制系统等)及其应用、自动化培训服务等方面内容,为中国高校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人才走向社会直接进入企业角色提供了有利保障。

  2006中国高校与大型企业合作

  人才培养十大案例之六

  多种模式实践 合作促进双赢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宁波海天集团全方位校企合作育人实践

  宁波海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注塑机生产基地,为国家大型企业、中国塑料机械工业协会理事长单位、是联合国技术信息促进系统(TIPS)认定的中国优秀民营企业。目前集团公司拥有总资产40多亿元,2005年实现产值近50亿元。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于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以来,已发展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地方示范性综合职业技术学院,拥有国家数控实习实训基地,教育部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宁波海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冲破传统的教育与生产的固有观念,各自从不同的领域理解产学合作对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和企业利益的相互驱动作用,从经济与社会等全方位视角理解双方合作的价值,并进行了多方面的实践。学校深刻体会产学合作,以为企业服务;企业深刻体会产学合作,以为教育服务。在理解和不断的自我改造中,寻找成功的合作点,多点的不断突破形成了今天的全方位合作与双赢机制。

  理念的创新是双方合作的前提,共同的追求是合作的基础,时刻为合作者着想是合作的动力,模式的创新催生合作的活力。双方经过实践积极探索多种模式合作。

  “学工交替”校企互动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宁波海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借鉴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和其他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模式,实施了“学工交替”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计划以企业为主制定,充分体现了企业(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要求,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增加了学习内容的同时,相应减少了一些课程的理论学时,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接近实际,更有实效。

  “半工半读” 校企渗透

  该培养模式是基于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没有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服务的不足而提出的。 “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出,使学生能利用他们的业余时间,到企业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内容。企业推出的“半工半读”项目可由学生进行选择,经企业考核合格即可以参与“半工半读”教学活动。“半工半读”项目的实施主要以企业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企业付给学生一定的报酬,学校也承认学生相应的实践学分。

  “订单式(2+1)培养” 校企互利

  该培养模式是学生在学校完成前2年的基本文化素质、专业理论等方面的学习后,第3年由海天和学校共同实施其专业教育和上岗适应性教育。与此同时,学生已经是企业的员工,享受企业员工同等待遇,企业实施的教育与企业对新员工的教育做到了有机的结合。由于该人才培养模式能按企业人才资源开发的要求实施,学生在毕业时即能达到上岗的要求,实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学校人才培养目的。

  “项目化教学” 校企双赢

  该人才培养模式,是企业将设备和人力资源引入学校,学校为其提供场地和工作条件,以此推进更大范围的校企合作,共同实施人才培养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模式。在人才培养中突出企业对专业人才要求的核心能力的培养,并由企业负责全程实施。以核心能力的培养为主线,以产品开发的流程为出发点,设计教学内容,达到企业对各个工作岗位的各项要求。

  经过几年的合作实践,使宁波海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对高等职业教育有了深刻的认识。学院不断突破传统的专业、学制体系的束缚,推出了各种企业乐于接受的教学模式改革,大大影响了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在与学校的合作中,企业体会到了举办高等职业教育所面临的困难,也看到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希望。

  2006中国高校与大型企业合作

  人才培养十大案例之七

  强强联手 各尽所长

  ――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汽车工业集团的人才合作培养战略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是中国汽车工业具有代表性的特大型企业集团之一,跻身《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行列。汽车产业是上海的支柱产业,发展迅速,但相对国外百余年的汽车发展史,中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存在较大差距。上汽意识到人才是发展的根本,而大学是人才的培养者和输送者。上海交通大学是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把培养具有宽厚基础知识、强烈探索精神、具有良好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创造性人才作为人才的培养目标。而这一人才培养目标恰恰与上海汽车工业(集团)的人才需求不谋而合。为此,上海交大和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开展人才战略合作,实行跨学科的工程教育,实现工程教育的一体化和系统化。

  双方的人才培养合作始于1997年,他们以增强工程意识,拓展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为指导思想,以迅速发展的上海汽车工业为依托,将工程研究、工程教育、工程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以下形式对人才进行全方位、高质量的培养。

  联合进行车辆工程本科教学改革试点

  上海交大和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资源和优势,开设车辆工程专业本科试点班,已为期十年。考虑到支柱产业大型企业集团对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型人才的需要,该试点班以工程综合意识培养为中心,构建教学体系和环境,开展研究性的工程实践。

  构建培养综合工程意识的教学体系和环境

  针对信息化技术在汽车设计制造中的应用,汽车电子的迅速发展,加强信息和控制方面的课程和实验,培养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核心技术的能力。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的实验,使学生得到全面训练。

  建设研究性的工程实践环节,加强工程素质培养

  学生利用暑假进行集中实践活动。校企双方认真安排每一次实习计划,确定实习导师和工作岗位,为学生提供集中的工程素质训练场地,使学生得到具有职业性的、规范的、专业的实习机会。

  毕业设计中实现知识、能力的集成和提高

  车辆工程专业充分利用学科优势,依托上海汽车工业,结合科研任务,提供毕业设计课题。学生不仅可以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而且可以了解本领域的一些前沿问题,理论学习和工程实践的结合,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踏实的工作作风。

  实施学校与企业的双导师制

  学生参加导师的课题组,与博士生、硕士生组成研究团队,共同学习和工作,在浓厚的学术环境中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能力;企业导师着重向学生介绍汽车工业迅速发展的形势和需求,中国汽车工业的优势和薄弱环节,企业对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的综合要求。

  培养研究生汽车自主开发与创新能力

  上海汽车集团在交大投入固定的经费,打造一流的科研平台,支持高校的教师和研究生参与科技攻关。通过团队合作,进一步培养自我设计、自我创造、自我优化、自我组织的能力。

  结合企业需求开展继续教育

  上海交大与上汽集团合作培养在职人员工程硕士研究生已有八年。规模日益扩大,发展迅速,培养了一大批被企业认为“留得住、用得上”复合型的高层次技术与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现在,上海交大数百名车辆工程的研究生,已成为上汽集团人才资源库生生不息的源泉。学校和企业深深知道,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灵魂。由上汽教育基金会提供教材建设费数十万元支持了交大教师编写“工业工程系列教材”,解决了工业工程教材短缺的困难,保证了培养工作的高质量。企业博士后在企业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企业引入高层次人才打开了一条新的渠道。

  通过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加深了学校与企业的相互了解。大学的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由于面对工业企业的实际需求而获得了更大的动力,企业由于大学的参与,使自身的发展变革有了坚实的基础,进一步推动产学合作科研发展。既提高了学生的科研水平,又能为企业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属一举两得。

  2006中国高校与大型企业合作

  人才培养十大案例之八

  产学互动校企双赢

  ――电子科技大学与德州仪器公司开展DSP技术研究与教学

  美国德州仪器公司(TI)成立于1930年,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提供创新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模拟技术,是国际最大的DSP生产商,2005年占世界DSP市场份额的58%。电子科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为“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是一所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突出特色的大学,以彭启琮教授为组长的课题组,长期从事通信与信息系统中的信号处理、高速信号处理和实时信号处理、DSP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同时还参与了国家项目的模拟技术和装备的研制及重要实验任务。在双方的合作中,德州仪器公司向电子科技大学捐赠DSP器件、开发平台、相关软件和教学资料,电子科技大学则面向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开设有关DSP的课程和实验,培养了大批掌握DSP技术的人才,满足了经济建设的需要,同时也加快了DSP的广泛应用和人才本土化过程。

  1997年,电子科技大学和德州仪器公司通过协商,合作建设了“UESTC-TI DSP实验室”。这个实验室由电子科技大学提供教学科研场地,由德州仪器公司提供全部实验设备,包括计算机、DSP开发设备、先进的DSP开发软件,用于电子科技大学的科研和教学,使国内大学和科研机构掌握了最先进的数字DSP技术,以满足工业界对DSP工程师和专家的不断增长的人才需求。2000年,随着DSP在中国信息产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量产业界工程师希望有机会进修DSP的原理和系统设计的知识,为此,德州仪器公司和电子科技大学进一步协商,将“UESTC-TI DSP实验室” 升级为“UESTC-TI DSP技术中心与培训中心”,这使中心能够为产业界提供工程师培训课程,使该技术中心具有了培训中心的功能。电子科技大学和德州仪器的密切合作,使校企双方、学生、用人单位等多方面都有很大的收获。不但培养了企业急需人才,为DSP技术的应用及科研工作提供技术支持,而且,通过双方的合作,中心自行开发了较为先进的DSP实验设备,不仅装备了学校的DSP实验室,还输出装备了国内数十个大学的DSP实验室,并吸引了美国、加拿大、印度等国的大学来接洽购买。同时,急需DSP技术及解决方案的科研单位和企业,也纷纷来中心寻求技术支持,每年都产生了大量的合作项目。此外,也为为产业工程师提供培训课程。通过双方的合作,中心每年都举办DSP工程师培训班和大学的DSP教师培训班。数十个单位的上百位工程师和数十个大学的教师,都在这里接受过培训。中心编著和出版的教材、实验教材、以及技术参考书,已经成为众多大学的教材和很多公司的培训教材。

  德州仪器与电子科技大学的合作,一方面对改善中国大学DSP的科研和教学的条件做出了贡献,也为德州仪器在中国大学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不但符合世界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方向,而且也符合中国大学,尤其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改革和发展方向,真正做到利用本土人才,打造国际一流技术。

  2006中国高校与大型企业合作

  人才培养十大案例之九

  因“需”施教 培养创新人才

  ――重庆大学与长安汽车有限公司合作培养工程硕士

  长安汽车公司是具有140多年历史底蕴的军民结合大型骨干企业,在全国拥有15个汽车和发动机生产厂,拥有总资产近200亿、员工近3万名、占地面积2000多万平方米的国有特大型军民结合型企业。长安公司高度重视员工素质的不断提高,把企业的人才培训视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把更新观念增强创新意识的教育和培训列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要求公司上下从战略高度形成共识。重庆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并且也十分重视与企业开展合作,早在1997年重庆大学就与长安汽车公司签订了培养工程硕士的协议书。

  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精髓,也是人才最有价值和最宝贵的素质,它能带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带动高科技新兴产业,带动经济的增长。在培养模式上,学校充分考虑企业需求与工程实际的需要制订培养方案和实施教学计划,校企双方共同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新模式。

  根据工程实际确立研究方向

  根据工程实际,组织学院内相关学科力量和公司的技术人员,论证和确定了企业需要的若干重要研究方向,供工程硕士生挑选,并及时增补、修订研究方向。

  按照实际需要设置工程硕士课程体系

  本着宽口径、实用性的原则设置工程硕士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必须具有宽广性、综合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设置上都要本着多样性、灵活性的原则,充分考虑研究生自身能力、素质、基础、兴趣以及工程的客观需要,在工程领域较广的口径内,尽可能多地设置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此外,选修课程中必须包括管理、经济、经营、法律等方面的课程。

  “分散”和“集中”结合制定教学方案

  学生以“进校不离岗”的形式在职攻读工程硕士学位。通过实践和摸索,利用“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原则灵活地制定和实施教学方案以缓解矛盾。对于分布过于分散的地区集中在重庆大学校内进行教学。无论何种方式均要求学生到校本部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半年,以接受学校学习和学术氛围的熏陶。

  “一般”与“个别”相结合 解决教学的矛盾

  考虑工程实际需要后,带来工程硕士生选课分散,安排任课教师困难,需考虑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办学效益。

  集中教学 缓解“教学”、“工学”的矛盾

  适当增加同一门课程的周学时数,相对集中教学、分散消化可以缓解教师和工程硕士生上课时间难以保障之忧。学校可以遵照企业及工程硕士生的实际情况,课程学完后,适当延后一段时间以便消化吸收然后再进行考试。

  制定独具特色的工程硕士学位论文标准

  目前在我国,工程硕士主要从事“工程科学”的应用研究,倾向于改造世界。工程硕士生的论文选题必须来源于自己从事的工程领域的工程实际。论文可以是一个完善的工程设计,也可以是技术改造,技术攻关,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研制和开发。

  实施工程硕士的论文指导“双导师”制

  学生进校后,由学校为其在工作单位或就近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从事工程研究的高级工程师担任兼职指导教师,与校内导师共同负责工程硕士生的实践环节、论文选题、课题指导,论文写作等。工程硕士生进行论文答辩时的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必须聘请企业中长期从事工程实践和研究的高级工程师参加。

  采取行之有效的课题组方式

  学校在长安汽车集团挂职锻炼的教师注意把工程硕士生与工学硕士生编入同一课题组,让工程硕士生发挥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工学硕士生发挥基础理论及计算优势,相互取长补短,出色完成企业工程技术课题。

  经过几年的合作中,双方充分考虑企业需求与工程实际的需要制订培养方案和实施教学计划,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企业培养了大量急需的工程硕士应用型人才,在长安厂的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长安汽车公司近八年来始终保持高速发展做出了贡献。

  2006中国高校与大型企业合作

  人才培养十大案例之十

  奥运号角吹响 校企共奏华章

  ――中国传媒大学与中央电视台合作培养电视体育转播专业人才

  中国传媒大学的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从50年代起就开始为我国传媒界培养各方面人才,并且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学校一直致力于广播、电视、电影、网络、出版、报刊及新媒体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是一所文、工、艺、管、理、经、法、教多学科协调发展,以信息传播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被誉为中国广播影视传播人才的摇篮。中央电视台是我国的国家电视台,是党和政府的重要喉舌。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是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关乎中国在整个世界面前的形象,也是我国综合国力的一次集中体现,电视是承载这一任务的重要窗口,也是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这次2008年奥运会体育赛事的转播,中央电视台也迫切需要学校为其输送大量的体育赛事转播人才。中国传媒大学在电视摄影摄像人才培养上的独特优势,更为了配合国家对奥运会的整体战略,学以致用,服务社会,所以2008年奥运会对中国传媒大学而言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正是这样的缘由让中国传媒大学和中央电视台再次走到了一起,共同承担起为2008年奥运会进行体育赛事转播的任务。

  作为一所以培养复合型实用性人才为目标的高等院校,如何在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两年后的奥运转播工作输送一批具有国际视野、业务过硬又具备一定管理能力的高级复合型、国际型人才,是学校目前最切实、最紧迫的任务。由于此次合作的时间长、任务重、要求严、频度高,对学校的常规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从2008年的3月份一直到2008年的年底,参加合作的学生要全程服务于奥运会的赛事转播,这就意味着这部分学生要耽误近两个学期的课程。为了保证奥运会赛事转播的顺利进行,中央电视台在对这些学生进行培训和考核后,还将再淘汰一部分学生。这就必然给学生的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学校力争作到:

  1.此次合作不能对本科教学的知识体系造成冲击;

  2.应用型人才必须要面对它所对应的社会实践;

  3.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行压缩。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强同行紧密协作集合最顶尖管理大师传授核心零售技术

  各有关企业:

  北京申奥成功,中国入世在即,零售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及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为加强同行业间的紧密协作,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尽快与国际接轨,我们将举办21世纪零售业成功经营模式与发展战略高峰论坛会。现将相关事项函告如下:

  一、论坛内容及嘉宾:

  嘉宾职务演讲内容

  待定国家某银行副行长零售企业资本运作战略

  陈耀东家乐福中国区副总裁家乐福的中国发展战略

  顾国建著名零售连锁专家未来零售主力――万佳大型综合超市模式的推广

  栾茂茹翠微商业集团总经理成功的翠微经营管理模式

  于淑华国内贸易部商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如何提高中小零售企业的竞争力

  沃尔玛沃尔玛中国公司高层领导沃尔玛成功经营之道

  陈鹤鸣著名零售管理专家新世纪零售企业改革“三重唱”――经营、资产、管理三大重唱

  苏珊华点通国际顾问咨询公司总裁兼CEO国际策划协会亚太区主席中国零售企业的危机管理

  王敬罗兰・贝格中国公司高级项目经理(前物美副总裁)现代零企售业的内部组织管理

  二、时间地点:

  时间:2001年9月12―13日(周三、四)AM9:00-PM5:00

  地点:中国・北京・岭南饭店(涉外三星级报告厅)

  三、参会人员:

  1、各商业主管部门负责人

  2、大型商场、超市、批发、零售连锁企业;服装、鞋帽等商业流通领域的中高层管理人员

  3、从事零售业教学、研究的专业人士

  四、参会费用:

  A类:980元/人(含午餐费、资料费、授课费、会务费等)

  B类:1580元/人(含两天食宿费、资料费、授课费、会务费等)

  五、报名程序:

  1、企业接通知后,填写报名表,传真或寄至组委会(详见本款第3条)。

  2、A类参会人员可于11日下午到岭南饭店报告厅或自接通知后直接到会务组报到,亦可采用邮寄、电汇方式报名。

  B类参会人员请提前汇款报名,以便安排食宿(截至日期:9月7日)

  3、报名费请汇至本会组委会。

  银行汇款:

  户名:北京建德人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开户行:中国银行庄胜广场分理处

  帐号:07934108091001

  邮局汇款:

  北京丰台区马家堡东路71号丽华大厦9005室

  北京建德人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邮编:100077

  汇款注明:零售企业成功经营模式与发展战略高峰论坛参会费

  联系人:郭先生马小姐唐小姐

  电话:010-872086106727247287208614

  传真:010-87208609

  E-mail:

  主办单位:中国经营报社、《商业时代》杂志社

  承办机构:天木管理咨询公司北京建德人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有关本会的其他详细安排,请与本次峰会组委会联系。

  诚请参加。谨致谢意。

  21世纪零售企业成功经营模式与发展战略高峰讨论会组委会

  2001年8月9日

  培训简讯

  9月26日

  第五届北京零售业人力资源总监(经理)联合研讨会

  地点:北京

  最新项目推广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在竞争激烈、供过于求的年代,如何在价格以外建立企业竞争优势?――TEAM(天木)可以为您提供答案!

  北京TEAM(天木)管理咨询公司近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培训机构Crisp(课里播)在中国的授权学习培训中心,专门提供Crisp(课里播)为零售企业设计的一系列培训顾问服务。公司在全面引进美国课里播课程的同时,结合中国企业实际,形成了一套系统完整并适合中国企业实情的培训体系。该课程的全面启动可为企业提供一种全新的管理经营理念,并注重实际操作技能,使参训员工的工作绩效在3个月内取得明显的可度量的改进,带领企业迈向成功之途,在商海沉浮中永立潮头。

  台湾中国生产力中心是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企业管理顾问及教育训练机构。最近这家培训教育中心与北京TEAM(天木)管理咨询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将在北京推出一系列多方面多领域的中高级管理层人才培训活动。本此活动旨在将台湾的先进管理经营理念引入中国;加强海峡两岸商界人士的交流;寻求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促使双方的共同提高。

  3月20日至26日,在农业部的推动下,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周活动在全国各地举行。培训周以“让手机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好帮手”为主题,苏宁、小米等相关单位以农民生产生活的信息需求为导向,采用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分产业、分专业、分主题地开展线上线下培训。为农民学好、用好手机打开一条“绿色通道”,让农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

  据了解,强化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是贯彻落实国家网络强国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也是驱动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和城乡服务同质化进程的重要机遇,对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意义重大。

  “互联网正加快向农村普及,用智能手机的农民越来越多,为顺应这个趋势,适应农民的需求和期盼,农业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强调,培训工作要紧贴农民生产生活需要,讲求实效,帮助农民朋友提高查询信息的能力,提高网络营销的能力,提高获取服务的能力,提高便捷生活的能力。实施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努力,要做到接地气,坚持从农民的信息需求出发;要实现面对面,手把手教会农民用手机;要形成合力,形成上下联动、政企合作、同心为民的培训格局。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副司长王小兵介绍,本次手机培训周活动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准备比较充分。农业部各相关事业单位都积极配合,农业部信息中心充分依托农业部官方网站和自身基础设施资源,成功开发了“全国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平台”;二是政企合作。与传统培训不同,本次培训采取的是线上线下结合,既是点对点,也是面对面;三是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所有培训都是免费的,而且每场培训各具特色,针对性强,农民可以自由选择。

  苏宁: 手机直播卖茶叶

  3月21日,在四川省宜宾市高县庆符镇骆家村,苏宁主办了全国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周手机直播助销农产品专场,引来众多农民朋友参加,通过苏宁易购青春社区直播,全国8万多人在线观看,10万元茶叶被一抢而空。

  记者了解到,参与培训的主要为当地村民、基层农技人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学生村官、返乡下乡创业人员等相关从业人员。培训内容包括让参训农民了解手机功能、学习下载应用APP、熟练掌握手机实用技能。

  一位现场的村民告诉记者:“我们平常对手机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打电话、接电话的功能上,今天参加这个培训,才发现用手机足不出户就可以k很多事情。我们这地方的明前茶,只有20多天的时间,需要抢销售时间,过了就不好卖了。前两年茶叶不好卖,我们就只有干等着,背到茶厂去有时候还得背回来。现在苏宁把电商开到我们这里了,可以通过网络销到全国去。以后我们还可以通过苏宁易购青春社区直播,让城里人看我们种茶、采茶,刚刚他们看了我们的茶叶都说好,茶叶名气一下子大起来了,很多消费者都抢着买我们的茶,价格也提高了,再也不愁销路了。”

  苏宁云商公共事务部副总裁丁静表示,去年农业部和苏宁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以现代信息技术助推农业转型升级,此次活动就是举措之一。苏宁作为国内O2O零售的标杆企业,一直以来都在不断进行互联网O2O零售的探索,是国内最早在手机购物、客户端资讯传播、手机直播进行尝试和实践的电商平台之一。

  小米:帮农民解决种粮难

  3月22日,小米公司在北京怀柔区雁栖湖畔举办了全国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周小米专场活动,小米公司新渠道培训总监周则人现场分享了手机选购技巧和益农资讯应用等知识。

  围绕本次手机培训周的活动主题,作为小米投资的公司,农田管家借助“互联网+”大平台开启了飞防服务新模式,一端连接零散飞防队里的植保无人机,另一端收集农户农药喷洒的需求,以派单的形式解决农药喷洒时劳动强度大、风险高且效率低下的难题。通过手机下单,土地就有了一套飞防服务的综合方案,这在以前是没法想象的。但是,互联网、手机、农田管家连在一起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对于农民来说,用手机不仅可以浏览新闻、听流行音乐,还能通过手机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比如了解各地粮食价格、管理农作物生长、掌握病虫害预警及防治、买卖农资等。

  农民手机培训周小米专场让更多农民了解了互联网,了解了农业新模式,了解了信息化时代的优势,让农民向新农人更近了一步。

  一亩田:掌上营销农产品

  3月23日,由农产品B2B电商平台一亩田主办的全国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周专场活动在山东潍坊举行, 以“培训才会用、会用才有用”的培训理念,通过一亩田手机应用技能资深培训讲师由点带面、接地气地为学员们讲解“用手机、会上网、轻松卖掉农产品”,让学员们迅速提升农产品电商的实际操作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培训环节一亩田在用户中挑选使用技能熟练、诚信评价高、使用效果好的用户进行示范教学,以此带动学员们手机上网的积极性。

  来自山东威海的大学生滕战胜,通过一亩田出售自家的樱桃、苹果。作为一亩田乡村互联网推广大使,滕战胜向学员们介绍,在使用一亩田一年多的时间里,80%的农产品均通过一亩田销售出去,年销售额已达50多万元,给果商持续供货已达40多万斤,主要发往牡丹江、江苏、郑州等地。

  90后的于贞贞来自山东栖霞市,毕业后放弃了高薪工作回乡创业。她承包了500亩果园,主要种植苹果和樱桃。在使用一亩田后销售额明显提升,并且通过一亩田与易果生鲜达成对接,即将成为易果生鲜的供应商。现场,她不仅与用户分享在一亩田的收获,更给大家讲了很多运用手机、互联网售卖农产品的经验。“在农业经营中,就要敢于转换思路、不断探索,才能跟上发展的节奏。在‘互联网+’时代,应该充分把互联网思维应用到生产、运营及销售环节中,实现农业发展的科技化与信息化。可能我对互联网的认知与应用程度,也是吸引采购商关注的重要因素。”于贞贞说。

  一亩田创始合伙人、副总裁高海燕表示:“移动互联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手机上网的快速普及,让手机已经成为农村互联网架构最重要的‘端’,成为农民获取知识、了解信息、提高生产经营能力的重要方式。未来,一亩田将秉持‘培训先行,应用为王’的理念,不断加强对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和信息化能力的培训,进而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

  翼龙贷:用手机获取金融服务

  3月25日,全国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周翼龙贷专场活动在河南偃师市大口镇山张村举行。生活中如何运用手机转账、交话费?怎样获取信息和资金发展生产?在活动现场,农民们的这些问题都一一得到解答。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在农民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正是运用手机、电脑等技术,翼龙贷帮助了农户、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等脱贫致富、创业创新。

  翼龙贷副总裁张松表示:“作为联想控股成员企业,翼龙贷采取小额分散的方式支持‘三农’发展,截至2017年2月,翼龙贷已为三农输血超过250亿,其中95%以上的资金流向了特色种植、养殖业。”

  除此之外,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阿里巴巴、腾讯、神州数码、新希望六和等企业也针对农民需求,开展了不同主题的手机培训专场活动。

  “要把农民手机培训贯穿于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因地制宜开展培训,使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得到大幅提升。” 农业部信息中心总工程师刘桂才指出,对于如何加强农民手机培训,还要通过突出重点对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培训内容和方式、办好农民手机应用技能竞赛等活动,确保培训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王小兵表示,从今年开始,农业部将联合地方r业部门,组织有关单位、企业深入乡村,分层次分类型举办多种形式的培训班,面对面、手把手地教会农民应用手机,同时丰富网络课堂内容,满足农民随时随地、想学什么就能学什么的个性化需求。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使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得到大幅提升。要通过农民手机培训,以农民信息消费需求为导向,把握农业农村特点,让农民愿用、会用、用好手机,提高农民的应用技能,让农民更快地搭上互联网快车,和城里人一样分享信息化发展成果。

  关键词:中职;电大直通车;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6-0031-02

  一、“中职-电大直通车”模式的政策引导

  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在确保学生实量的前提下,学校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积极推行弹性学习制度,继续推动以学分制为核心的教学制度改革,建立“学分银行”。根据以上政策,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经过多次研讨,我校确定了“中职-电大直通车”学分制培养模式(也称“2+2.5”学分制培养模式),报经广东电大批准实施,开启了我校大中职接轨教育的试点工作。

  二、“中职-电大直通车”2+2.5学分制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

  1.以学分制为核心,整合生源基础。“中职-电大直通车”学分制培养模式是指,根据中职、大专两个阶段教学和课程等资源相互衔接,统一采用学分制进行教学过程管理的一种模式。这种全新的培养模式,对整合中职教育与开放教育的优势资源,培养学生成才等方面都起到积极的作用。首先,对中职、电大的师资、设备等教学资源进行融合,建立人才成长“立交桥”。其次,对教材等资源整合,相关课程内容互相融合,避免课程内容重复,为中职学生查漏补缺,减少资源浪费。同时,对实践教学环节统筹安排,体现“中职有大专,大专有中职”的实训、实习特色。

  2.节约时间和经费,为中职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2+2.5”学分制培养模式比正常的中职升学模式缩短了一年的时间,而且在中职阶段农村户口及县镇非农学生享受国家每年1500元的助学金和其他补助,减轻了家庭负担,吸引更多学生选择中职教育。

  3.划分中职和大专两个阶段,均设全日制及业余两种学习方式。①中职阶段。学生初中应届毕业为入学起点,参加二年制学习的学生,修完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即毕业),可直升开放教育大专;参加三年学分制学习的学生,修完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学分,也可直升开放教育大专。②大专阶段。直升开放教育大专学习的学生,在2.5年里,修满中央电大开放教育专业规则规定的最低毕业学分,符合毕业要求,颁发中央电大专科毕业证书。

  三、“中职-电大直通车”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1.准备阶段:①修订教学计划。按照各专业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对中职大专接轨的6个专业根据各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地位、作用、目标的实际情况修订了教学计划,注重了中职阶段与大专阶段学习的衔接,使各专业的教学计划更加科学、准确地反映中职的办学宗旨和人才培养目标。②制定学生管理规定。从我校学生管理和德育教育实际出发,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包括《佛山广播电视大学附属职业学校学生手册》、《佛山广播电视大学附属职业学校学生操行评分办法》,提出“以操行为抓手,进一步落实学生管理制度”的工作意见。

  2.初始阶段:我校从2006年恢复中职办学起,启动“中职-电大直通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试点工作。2006年中职设会计、计算机、旅游与酒店管理三个专业,共128人,直升大专试点两个专业,直升大专人数84人,升学率73.7%(其他普通全日制学校学生升学率为89.8%)。学生经过1.5年中职学习后,在第四学期中段进入大专学习,并完成三门大专课程考核。

  3.发展阶段:2007年中职入学296人,在专业设置及招生规模方面均有了大的发展,共设会计、多媒体、旅游与酒店管理、商务英语、商务秘书等五个专业,共284人,直升大专人数232人,升学率88.9%。学生经过1.5年中职学习后,在第四学期进入大专学习,并开设五门大专课程。

  4.成熟阶段:2008、2009及2010年达到成熟运作的阶段。2008年招收会计、多媒体、旅游与酒店管理、商务英语、商务秘书、电子商务等六个专业共336人,升学人数280人,升学率90.6%。2009年入学人数达到新高峰,招收会计、多媒体、旅游与酒店管理、商务英语、商务秘书、电子商务等六个专业共377人,升学人数296人,升学率87.1%。2010年开始,我校致力于提升教学、管理质量,招生规模有所缩小。招收会计、多媒体、旅游与酒店管理、商务英语、电子商务等五个专业共223人,升学人数187人,升学率90.8%。学生需要进行完整两年中职学习,提前在第四学期注册大专学籍,并在第四学期完成一门大专统设课课程。目前,开放教育大专白天班的生源数额占到开放教育学生总数的30%以上,其中搭乘“直通车”的生源又占大多数。中职毕业生成为了电大开放教育生源的有力补充和优质生源,发挥着生源“蓄水池”的功效。

  四、“中职-电大直通车”培养模式初步成果

  1.德育教育显成效。我校实践的“中职-电大直通车”模式,有利于提升德育教育的有效性。由于我们一直坚持以“树信心、先育人,学知识、强技能,重发展、上层次”为学生培养发展目标,通过年级组、团会、班主任、德育课和心理教育等多种方式,多层面、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德育教育和管理,使得学生在中职阶段形成的良好学风、行为规范、法纪意识、安全意识自然向大专阶段延续,提高了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在2009年第七届全国“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中,我校共有92件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12个、二等奖21个、三等奖41个、优秀奖18个。同时,我校还荣获“优秀组织奖”。在2010年的第八届全国“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中,又有29项参赛作品获奖。其中,部级一等奖1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2个和10个优秀奖。在2012年第九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的作品中,共有38项获奖。其中,获部级奖励的一等奖3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9个,优秀奖10个。

  2.职业技能较扎实。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校明确地提出“育人与技能共进”的办学理念,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注重把课程与技能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相结合,把学历证书、技能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三证”结合起来,成为佛山电大中职办学的一大特色。学生搭上了“直通车”。目前,职业考证的教学工作已经全面铺开。

  在实施技能考证教学中,我们还重视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引导学生热爱所学专业,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鼓足学习的劲头。学校积极实施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及外校联合办学的模式,先后与佛山大明星影剧院、刘诗昆艺术学院、佛山市禅城区舞蹈学校等单位联合办学,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突出,在各类比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在省、市、企业单位举办各类职业技能比赛中,我校的会计、英语、计算机项目共计斩获24个奖项。

  3.学业水平有提高。“中职-电大直通车”学分制培养模式由于有着电大雄厚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作为后盾,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电大拥有一批专业知识扎实、在全国电大系统颇具影响的教授、副教授,拥有多种多媒体资源等多方面的学习支持体系,学生在中职阶段就可以享受到这些资源。通过两年半的专业学习,平均每位学生多学习了近20门课程,与普通的中职生比较,“中职-电大直通车”的培养模式对于学生拓展知识广度和深度,提高个人专业素养有着明显的帮助。在这种培养模式下,涌现出不少优秀的学生。有的同学还被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评选为“优秀毕业生”。

  4.社会效应良好。“中职-电大直通车”培养模式的毕业生,兼有中职生的实际工作技能和大专生的理论素养,更加适应职场的需求,得到了社会的欢迎和学生及家长的正面评价。据调查反馈,学生认为我校学制灵活,能比其他学校更早拿到大专毕业证,而且同时还可取得专业技能证书,节省时间,节省费用。家长们认为这种学制能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热情,激发提升学历层次的动力。

  五、推进“中职-电大直通车”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建议

  1.加强“中职-电大直通车”中职专阶段的无缝衔接。在明确中职“向大专输送合格人才”定位的基础上,继续开展中职专接轨教学研讨,在中职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管理上与大专加强接轨步伐,进一步探索中职教学模式改革之路。要组织大专和中职专业教师、班主任对相关专业教学计划(中职阶段)、教学内容(大中职的侧重点)、教材配备、教学方式改革、技能训练计划、课外活动方案、考证组织等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按照各专业培育目标的总体要求,调整修订中职各专业教学计划,使各专业的教学实际与大专课程的衔接更自然,保证中职生更顺利搭上“大专直通车”。

  2.加强中职阶段的有效教学与学生管理。要坚持把“树信心、学知识、重发展”作为培养模式的目标要求,把好中专学生生源质量关,制定适合中职学生的教学策略,重点做好专业技能考证教学。因此要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促使各专业教师更善于总结考证教学经验,更善于搜集和利用有关资料,充实教学资源,提高考证教学工作水平。

  3.加强落实大专阶段的教学安排与教学管理。要保障大专阶段课程适度,课时充足。尤其是第一学年的课程安排,要严格按照教学时数予以落实,保证学生充足的在校时间。此外,必要的校园文化活动也是非常重要的。要通过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学生的凝聚力,营造师生同心的良好学习氛围。

  佛山电大作为探索“中职-电大直通车”学分制培养模式的先行者,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只是教育改革“万里长征”的起步阶段,进一步探索和提升的空间还非常大,我们有信心通过继续不断探索和实践,争取对促进中职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与沟通作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邓孟忠,马国龙,古义权,胡新生.构筑中职教育与开放教育的立交桥——“中职-电大连读”学分制培养模式研究[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6).

  我就像一个远渡重洋的信使,把中华文化的种子以及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带过去,又把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人民的情况带回来,搭建一个语言文化沟通的桥梁,愈合不同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和分歧,帮助中国在国际上赢得更多的朋友和支持。

  刚到孟加拉国的前三个月是最艰难的日子。我只身来到课堂,负责创建孔子课堂的工作。那时我面临的是一个空空的教学楼,办公设备、工作人员、老师、学生统统没有,我需要从无到有把一个课堂搭建起来。我从本地找到了一个在中国生活了10年的老朋友——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孟加拉语部的前任专家毛大海,让他做我们课堂的本土教师。

  现在万事俱备,如何招生是我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在报纸上刊登招生启事的同时,我策划筹办了“中国电影周”。电影是跨国界的语言,中国电影的号召力让我们在达卡偏北的乌多拉这样一个偏僻的地区仍然招到了20名想学习汉语的学生。于是我们的工作就从他们开始。

  课堂于2009年10月29日正式开课,至2011年11月底我任期结束为止共举办过14期语言学习班,总共招收各类学生420余人,各类文化活动28次,参与人员超过6万余人。

  母语传播的特色,灵活多样的教学和活动

  成功组织并完成孟加拉国空军汉语培训班。这是在包括本人在内孔子课堂全体教师的努力下,在孟加拉国历史上第一次由汉语教学机构组织和开办的针对孟加拉国空军的汉语培训班,开创了孟加拉国军事领域内汉语推广的先例,也是中孟之间友好交往加深的见证。这次培训班于2011年1月19日开学,至5月18日结束,历时4个月,共有20名学员参加培训。在总共48个课时的学习中,20位空军军官学习了汉语拼音、基本交际口语以及军事基本用语等。并有6名学员接到去中国参加军事培训的通知。

  在当地电视台录制汉语直播教学节目。电视目前是孟加拉国城市地区受众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媒体。Desh TV的“远程教学”节目是该电视创的一个非常受欢迎的教育类节目,邀请各个领域的专家通过电视教学的方式教授各种技能。在了解了这个情况后,我向他们提出了在“远程教学”节目中教授汉语的建议。经过协商,电视台决定邀请我和孔子课堂的本土教师毛大海一起做一个20期的直播汉语教学节目“用孟加拉语学汉语”。

  直播节目的挑战非常大,需要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临场发挥能力。同时在节目播出过程中,观众还会打电话到直播间,询问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不同地区观众有不同的口音,还有各式各样想象不到的问题,主持此节目需要有良好的事先准备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因此每集节目之前,我们都对教学环节做了精心的安排和准备。每集节目都制作了幻灯片,标注中文、拼音和孟加拉语注释。还搜集了大量中国文化背景介绍材料,以方便观众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中国文化。

  长达1个小时的学汉语节目每周日至周四播出,共20集,持续了将近1个月的时间。观众的参与热情非常高,节目也非常受欢迎,很多观众发来电子邮件和短信,询问各种感兴趣的问题,并把自己学习汉语过程中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与我们探讨。

  双向互动更加促进理解和交流

  我们广播孔子课堂不仅仅是一个教授汉语的机构,也是促进中孟两国友好交往的一个平台。了解语言仅仅是个开始,目的是加强双方之间的理解和交流。孟加拉国广播孔子课堂为这种交流的促进提供了一个平台。

  邀请中国大使在孟加拉文研究院举办《中孟交往的历史与传说》讲座。2011年3月,中国驻孟加拉国大使张宪一在孟加拉文研究院作题为《中孟交往的历史与传说》的专题讲座。包括孟加拉文学院院长沙姆苏扎曼·汗在内的约150位孟加拉文研究院研究专家及知识界人士出席了该讲座。此项活动促进了孟加拉国文化界对中孟两国友好交往历史的了解,加强了两国文化方面的联系,加深了两国人民的友谊。

  邀请国内孟加拉文学专家参加课堂举办的“泰戈尔与中国”座谈会。2011年是孟加拉语诗人泰戈尔诞辰150周年。我们邀请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南亚研究中心的董友忱教授和北京大学亚非语言文学系主任魏丽明副教授参加广播孔子课堂举办的“泰戈尔与中国”座谈会。中国的两位泰戈尔研究专家的到来在孟加拉国当地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有众多孟加拉国政府和文化界的要员出席了座谈会。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行业对广大专业厂商来说,一直是被格外重视的一个领域。因为这个领域不仅仅是产品的使用者,更是一个产品推广的孵化器。厂商和教育机构如果能紧密合作,必能达成双赢局面。对于教育机构来说,通过厂商把最新的产品和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强化了教育的实用性,对推动学生就业能产生积极作用。而对于厂商,在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的今天,如果能占领教育的制高点,无论是对后续产品的开发、改进、推广还是培养潜在用户,扩大市场占有率都是一件极为有利的事情。

  2009年8月10日,笔者参加了由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北京中科大洋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大洋影视制作教学网现场会”,这次活动应该说是厂商加学校模式的一次经验推广和总结。参加者有四川省教育厅政策法规处吴岳蓬处长、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高晓虹院长、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院长马洪奎教授、副院长张书玉教授、中科大洋公司专业产品部总经理吴志强先生,以及来自全国40余所高校的150多名专家与用户代表。这次现场会围绕“专业务实学以致用”的主题,分研讨和参观两部分,着重介绍了大洋科技和成广学院强强联合的经验。本刊对“成广模式”一直保持高度关注,并借此机会与与会部分代表就成广实用型的教育模式,和国内影视教育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作为一个成立时间不长的影视艺术类院校,成广数年来取得的教育成果令人瞩目,其办学模式和办学思路得到学生及教育管理机构的认可,四川省教育厅政策法规处吴岳蓬处长在开幕词中对成广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肯定。教育部新闻学与传播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会广播电视研究分会会长、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院长高晓虹教授从专业角度对当前广播影视业的发展变化、影视人才培养及实验教学的相关内容作了介绍。并就新闻传播领域尤其是电视新闻领域出现的一些新现象,新变化与参会者进行了探讨。她表示,成广作为个新兴的影视艺术类院校,其办学思路、硬件设施配备比中国传媒大学都有超越之处,成广所开拓的新模式值得在整个影视艺术教育领域推广。

  成广学院院长马洪奎教授则着重谈了在“经济危机”已经转变为“就业危机”的情况下,成广学院是如何与主流厂商结合,对学生进行实用教育,从而保证良好的就业率。学校多技能的人才培养方式使得学生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毕业后无须培训即可上岗,历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0%以上;张书玉副院长介绍到,引入大洋影视制作教学网是学院在实验室建设上做出的又一次有益尝试,同时也标志着成广非编教学设备结构性调整的开端。学院之所以选择大洋ME非编套装产品,看重的是大洋良好的社会信誉和巨大的市场占有率。学生在校学习了大洋非编设备的专业技能,并获得了资格认证,能无缝的和广电行业的相关工作顺利衔接,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在同类高校毕业生中更具竞争力,成广的毕业生有的一毕业就能马上参与到主流大电视台的实际工作中,这在一些其他教学和实践结合不紧密的院校是不可能做到的。

  大洋公司专业产品部总经理吴志强先生也作了“创新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演讲报告,他表示:多年来,大洋公司十分关注教育信息化进程,长期在教育行业投入较大力量,依靠强大的研发实力,为教育用户提供高性价比产品,并不断延伸与教育用户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致力于从教育设备、教育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变为教育用户的战略合作伙伴,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增值服务;成广学院大洋影视制作教学网就是大洋竭诚为教育用户服务的典型案例,该系统是中国高校目前成功运行的最接近实际应用的大规模高标清节目制作网络,不仅对高校影视制作实验室的建设有着较高的参考价值,而且也能为社会培养大批实用性的影视制作人才。

  会后,我们在张书玉副院长和成广学院信息中心解居海主任的带领下对成广学院的教学设施进行了参观。在参观中,我们能强烈的感受到的成广在硬件投入方面的大手笔。高清演播室、标清演播室、虚拟演播室、摄影工作室、对编机房、非编机房、大大小小数十个录音棚、价格不菲的三维动作捕捉实验室、绘景工作室、学生电视台,这些极其“豪华的阵容”令来自于中国传媒大学、上海戏剧学院的老师也感叹不已,大家都感慨说这个规模别说是国内一些同类院校难望其项背,就连一些大型影视制作基地也未必能到这个规模,甚至还有人开玩笑问张院长,自己能否到成广来回炉继续深造。

  信息中心解居海主任则重点结合实际参观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大洋ME非编教室建设管理规划及使用经验。他表示;选择大洋ME系列非编套装,实现了成广非编教学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首批ME编产品投入使用后,设备运行稳定、良好,易于管理,学院下一步还计划引入更多数量的大洋ME非编设备。目前在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学习使用大洋ME非编系统已经成为了一些专业的必修课,这对弥补视频拍摄过程中重视前期,忽视后期的现状能产生积极的影响,从长远来说对提高视频技术在全社会的应用水平也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通过交谈,我们也了解到中科大洋作为广电领域领导性企业已经开始重视认证培训的重要性,大洋ME授权培训考试中心已经在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开始运行。认证培训体系是一些国际领导性厂商的惯用作法,目前微软、思科等软件巨头在国内已经有很成体系的分级培训、考试、认证系统,获得其证书等于拥有了一定的技术水平,这些培训与学院教育不同,它从某种意义上讲更近似于上岗培训,其培训目标和实际应用非常接近。据介绍大洋是第一家在视频后期领域开展认证、培训的国内技术企业,这无论是对推广普及大洋ME非编系统还是培养实用性人才都将是一次不错的尝试。

  通过这次实际考察成广学院实验室的建设和使用情况,我们能感觉到影视教育将越来越重视实用教育,成广学院高度重视影视艺术教育硬件建设、大手笔引入新设备的魄力令人赞叹。大家对成广的迅速崛起给予了高度评价,很多兄弟院校纷纷表示愿意把成广先进的办学理念和重视实践的经验带回去,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加以消化吸收。也有院校代表希望借鉴中科大洋和成广深度合作的模式,展开大洋ME认证培训体系的建设,为培养更实用性的人才,为推动学生就业、择业,助薪火之力。

  关键词:互联网+;企业培训;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互联网+”概念

  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的概念,要求制订“互联网+”行动计划,把“互联网+”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是对互联网化理念的一次拔高,也是对各行各业互联网化思路的具体落地。

  “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将互联网作为信息化发展的核心特征,与各行各业连接,这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传统行业,并进行深度融合,改变思维模式,创造出更多价值。

  二、“互联网+”企业培训模式

  “互联网+”企业培训遵循以用户为中心的准则,信息传导机制由原来的自上而下转为自下而上。注重用户的参与感与体验感;“互联网+”企业培训是数据驱动,实现信息流的数据化流通。在培训策划各项流程中防止信息不对称,提供信息传导效率,借助大数据技术完成数据分析,让数据驱动产品的价值创造和价值传递。在“互联网+”企业培训中达到生态协同。在以用户为中心的模式下,各方共同参与,相互协作,最终变成利益的共同体。

  (一)网络大学与MOOC模式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国家电网公司从2013年开始建设网络大学平台,按照“公司统筹、专业负责、分院实施、机构支撑”的模式实施管理和运营。国家电网公司通过打造网络大学平台,整合公司课程资源与知识资产,实现员工自主学习的电子化和多样化。公司建设与完善培训业务管理系统功能,全面实现培训管理信息化,提高培训管理运作效率,提升培训服务质量,支持相应业务的开展和持续改进。

  企业培训不仅仅可以依靠自己独立开发的网络大学,还可以借助Mooc(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s)的培训平台。在Mooc平台培训中获得相应的学分及学习能力认证。Mooc的开放性为终身学习理念及学习型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在edX、Coursera及Udacity的带领下,各国MOOCs平台也逐步形成。2014年5月,爱课程网携手云课堂打造的在线学习平台――中国大学Mooc。学员不仅可以自行选学各类优质课程,还可获得相应的认证证书。通过对国内外Mooc运营情况的对比分析,不难发现Mooc完整的运营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如何将Mooc上的学习与实体培训中的学分互认,做到校企合作,互利共赢,如何规范课程获取,保证培训质量,商业模式、技术服务等都是Mooc运营的关键,也是促进Mooc稳定发展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O2O闭环转型模式

  一些网络企业凭借互联网技术上的优势,积累了丰富的用户体验经验,能迅速进入一种“浸染式”教学模式。对于一些老牌的传统培训机构,早已大力开发在线培训模式,如新东方的Koolearn、新东方TV学堂等。而本身一些在线教育机构如沪江网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为提高用户使用黏性,由主场“线上”转至“线下”。在2014年7月成立在线教育体验店,正式对外开放。显然,O2O(online to offline)的线上线下闭环模式成立企业培训转型的重要法宝。

  根据中国经济网与移动学习资讯网联合推出的《在线教育前景与热点分析报告》显示,O2O被视为最被看好的商业形式。沪江网在2015年3月推出的“蚂蚁计划”,以“零租金”入驻孵化器模式,与创业者共同构建互联网教育产业生态圈,是“互联网+”的一种尝试,也为在线教育O2O模式发展带来希望。

  (三)翻转课堂与C2C模式

  在“互联网+”时代影响下,也可以把C2C(customer to customer)与翻转课堂相结合。让学员与学员先在线互动交流,学习在线课程,相互解答疑问,分享所学知识,然后再共同进行课堂学习。YY100就采取以在线社区化互动为主的C2C模式,让学员根据爱好,选择相应语音教室进行学习。2015年YY100从单一的网络直播转为翻转课堂的模式,结合直播、录播、在线学习、在线答疑等多模块,让学员自主学习,增强学习的兴趣,实现培训的个性化、自主化、社交化。

  (四)移动学习与微课模式

  一、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坚持学研结合

  **市直机关工委所辖党委62个(其中直属47个),党总支36个(其中直属14个),党支部639个(其中直属27个),党员11834名。今年3月,我市第二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市直机关各参学单位党组织思想重视、认识到位、行动积极,自觉坚持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把加强理论学习贯穿始终,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学习、讨论、调研活动,推动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在理论学习上,一方面,在认真学习中央规定必读的三本书的基础上,紧密联系时事政治,组织广大党员学习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国务院关于支持**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学习省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学习市委三届六次全会精神。工委领导率先垂范为党员干部作辅导,常务副书记陈少敏同志在认真学习领会、充分备课的基础上,为本机关党员作“三本书”专题导读,副书记张桂辉同志撰写的《以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一文在**《党的生活》等刊物上发表,并深入一些机关单位作学习辅导。另一方面,坚持工作学习两不误,有的参学单位白天不能集中学习,就利用晚上集中学习;有的企业为不影响生产经营,以班组为单位,利用倒班间歇时间组织学习;一些外出党员集中地区,还依托当地商会设立临时党支部,组织流动党员参学。在调查研究上,市直机关各单位领导干部发挥表率作用,紧密结合本单位实际,针对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确定320多个调研课题,带头深入基层和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市直机关共召开各类调研座谈会450多场,发放调查问卷11000多份、征求意见表1.3万份,走访基层干部群众1万多人次,征求意见和建议3千多条,撰写调研文章1800多篇。注重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发展的思路、工作的举措,尤其是结合贯彻落实国务院《若干意见》,认真研究在思路、政策、项目、机制上对接的措施办法。在交流讨论上,围绕“解放思想、四求先行、机关党建走前头”,机关工委先后举行5场解放思想讨论会,组织召开多场市直机关学习实践活动推进会,参加市直单位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65场次,开设“领导干部论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和党员的思想实际,采取专题研讨、论坛交流、征文活动、主题演讲等方式,开展讨论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市直机关共组织开展大讨论578场次,参加大讨论的党员达1.4万人次。

  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工委及时在机关党建网上登载参学单位学习实践活动相关信息700多条,市直机关党工委网站刊播稿件2100多篇,点击量达6.2万人次。各参学单位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共编发《简报》1600多期,为学习实践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以创新学习教育形式为抓手,注重理论武装

  市直机关工委十分注重机关党员的学习教育工作,创新学习教育方式,使机关的理论学习教育展现特色,突出成效。一是举办“武夷领导干部论坛”等讲座。全年与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联合举办“武夷领导干部论坛”讲座、市直机关理论学习辅导或时事报告会等6场,受训党员2400多人;通过举办机关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辅导报告会和专题培训班,如近期邀请省社科院教授、省委党校教授等专家前来作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专题辅导讲座,受训党员3200多人(次),在机关掀起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热潮。二是开展机关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巡听。市直机关工委坚持重点抓好机关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通过中心组学习,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尤其是通过开展对机关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巡听,接受巡听的市直机关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在学习与研讨、示范与带动、理论与业务的结合上,对推进市直机关党委(党组)学习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的完善、落实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三是开展市直机关党课教学活动。市直机关各党组织结合学习教育活动,开展党课教育。今年,有110多个单位党组织上党课,300多位领导干部带头上党课、受教党员近万人次。许多单位主要领导都带头写教案、带头授课,做课件并采用多媒体教学,起了很好的带动、示范作用,从而推动机关党课教学活动的扎实开展。在开展廉政党课教学中,今年,市直机关工委直属的党组织全部开展了单位党政主要领导带头上廉政党课和做反腐倡廉报告工作,市直机关包括企事业单位约12000人次接受了廉政党课教育和培训,在市直机关党员干部党风廉政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四是开展党建课题调研活动。重点围绕“关于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等6大课题41个子课题开展2009年市直机关党建课题调研工作。此次活动共收到调研文章107篇,同时,工委还将获奖调研文稿汇编成书300册下发,供市直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务工作者学习参考。五是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市直机关单位党组织充分调动本部门、单位党员干部职工学习的积极性,开展了“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单位”、“学习型党组织”等各自特色的学习活动。市直工委针对机关的特点和干部的需求,结合业务工作,认真策划学习主题。如去年开展“**发展我知道,服务发展当先锋”学习实践活动,今年又开展“学用政策助发展,科学发展我先行学习实践活动”,得到基层党组织的积极响应,市直各单位在“拓展学习内容,创新学习载体,健全学习机制,增强学习效果”上,有氛围、有创意、有内涵、有特色,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教育效果。今年10月,在以“全民读书、终身学习、求知爱国、和谐发展”为主题的“第六届全民读书月活动”中,市委办、市政府办、市人大机关、市委组织部等17个市直单位获**市“第六届全民读书月活动”组委会授予的“学习型”先进单位的表彰。

  三、以机关业余党校为阵地,拓宽教育渠道

  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事关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事关党的基层基础。工委在着力提升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效上,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持续力度和落实力度。一是整合资源。工委充分开发和利用整合党员教育培训阵地资源,突出党的创新理论培训这一特色,进一步加强机关业余党校基础建设,提升机关业余党校总体办学水平,充分发挥各基层业余党校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中的主阵地作用。如**市直机关业余党校、南纸党委业余党校、南铝党委业余党校、市国土资源局的“机关素质学校”、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的“机关市民学校”、市委文明办的“文明总校”等教育培训阵地,组建了业余党校及校领导班子,校长由主要领导担任,并设置了教务处等学习机构,制定了《学校教育工作方案》、《学习课程安排表》。对全年的学习教育培训活动作出安排,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同时,我们还建立开放式党员教育培训师资库,教员既有单位党政领导、业务骨干,也有市委党校、市委讲师团、市纪委等机关部门领导和有关法律专家、院校教授、先模人物、科技人员等。二是组织培训。一方面,我们以机关业余党校及基层业余党校为教育培训主阵地,并辐射至基层党组织,加强对机关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管理。今年来,工委机关业余党校及基层业余党校共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纪检干部培训班、市直机关党务干部培训班等53期,受训党员干部4000多人;举办市直机关形势政策报告会、专题讲座等9场,受训机关党员3000余人。另一方面,针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两新”组织等特点,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党员的实际需求,完善分类别、分层次、分片区培训的组织形式,采取“一班一策”等办学方法,增强党员教育培训的实效。通过进行有关的培训及各种形式的讲座、专题辅导、形势报告等,党员干部拓展了知识面,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得到了提高。三是组织宣讲。我们充分发挥机关业余理论教育讲师团的作用,机关业余党校及业余讲师团的部分成员参加了授课,确定课题50多个,组织市直单位近百人下基层进行宣讲。据了解,机关单位学习教育活动等大小报告会260多场,受教育党员干部达28000多人次,宣讲团宣讲180多场次,受众25000多人次。举办学习知识竞赛120场次,参与人数7500人次;举办演讲会55场、以会代训150多场次。工委机关业余讲师团及业余讲师团成员连续多年受到市委宣传部表彰。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四、以党员电教及网站教育为手段,整合网络资源

  工委以《**机关党建》网站为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开设党员教育栏目,整合党员教育培训网络资源,不断完善教学辅助网站。从“构筑三网”:即“构筑党员教育培训电教网、互联网、党课网”入手,坚持不懈地将着力构筑全方位、多渠道、广角度、长运作的教育培训网络。一是完善电教网络。为加强机关党员电化教育及网站教育工作,工委健全配套电教基础设施和电教设备,建有党员电化教育中心,负责刻录、下发党员电教片;市直各单位党组织建有电教片播放网点,各播放网点配有专门的联络员和完善的电教硬件设备,形成覆盖面广、发片快捷、反馈迅速的机关电教网络。二是规范运作管理。工委高度重视依托市直机关电教网络开展党员学习教育培训和反腐倡廉教育,并将要求纳入每年下达的《机关党建工作责任书》中,使机关电教网络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工作达到了管理规范化、活动经常化的要求。《**机关党建》网站设立了“学习宣传”、“反腐倡廉”专栏及其子栏目,建立了“在线视频”专栏,为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了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学习、研讨、交流的平台。三是组织播放收看。工委积极开展反腐倡廉电教片展播月活动,利用市直机关电教网络渠道,为机关各单位提供片源。刻录、发放典型违纪违法警示片供机关各单位播放收看。展播月活动期间,共有130多个市直单位利用警示教育片开展140余场反腐倡廉教育活动,参加总人数达到15600余人次。同时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座谈讨论,撰写观后感,进一步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今年以来,《**机关党建》网站各栏目的影响进一步扩大,仅反腐倡廉教育栏目累计点击数就达48200多人次。基本实现了“教育内容常驻网站、教育范围不断扩大、教育形式灵活多样”的学习教育目标。

  工作中我们感到,积极探索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有效途径,是健全让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的关键所在。今后我们将积极探索新途径,推出新举措,使党员教育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更贴近党员的需求、贴近时代的发展,切实增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效。

电商直播培训课程总结

电商直播培训课程总结

相关阅读